圖一:想用「輕裝修」或配套式設計衝案量,有可能適得其反。(示意圖/取自線上圖庫Pexels)
文/蘇大偉(香尼歐整合行銷專案顧問)
由於房價高影響業主的裝修預算,室內設計師Andrew標榜所謂「輕裝修」,不會大興土木與大改格局,割捨非必要硬體設施以控制支出。然而Andrew時常遇到客戶以為輕裝修是CP值高的簡約風格,或是案場屋況不良不適合只做輕裝修,雖然有許多消費者前來諮詢,往往僅止於初次洽談便無疾而終。
目前室內設計產業界出現所謂「輕裝修」,或稱「配套式設計」可以快速進行裝修,宣稱可以縮短工期、壓低預算,不單可以提高設計公司的案量,還能保有設計與利潤。這樣的操作模式透過施工端與設計面的模組化,某種程度也可以歸於另類的價格優惠戰,然而,無論是設計師或消費者都須承擔一定的風險。
例如,模組化呈現出來的空間缺乏獨特性,容易變成「你家就是我家」,過程當中若業主想升級建材或設備,就會超過原先設定的預算。對設計公司來說,則是案量要達一定數目,才有顯著的利潤空間,沒有想像中的賺錢。
室內設計自詡為業主量身定做,無法如同輕工業製造那樣量產,設計公司若認為只要衝出案量就會獲利,往往無法如願。設計師唯有創造作品的獨特性,才能藉以提升品牌價值,進而逐步調升設計費與工程監造費,公司得以穩定運作。
設計公司要創造所謂獨特性可從兩個層面著手。設計面,能全方位考量空間所有使用者的需求,連毛小孩都能照顧到的通用設計,美學上則基於自己素養的累積,滿足業主想要的風格氛圍從而升級美感;服務面,運用手作巧思置入設計細節,贈送自製藝術作品融合空間風格,營造情感體驗實踐在空間創作中。
想知道更多內容,請點進香尼歐整合行銷-室內設計管理學